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: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 reading notes
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: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 reading notes
By Presence Cofounder 微信号:gracechen 长期招人 欢迎推荐
年初聚会时俞老师说要做抖音电商卖农产品,感觉很多人听听也没太当真(当时股价可证),到今天又一次从崩溃边缘逆袭,着实让人感佩。大学时上新东方,「在绝望中寻找希望,生命终将辉煌」就印在发的笔记本右上角,好奇这精神背后的故事,找来老书看,几个takeaway:
  1. 业务本质是什么要看清楚,疯狂开分校和卖高客单价但质量无法保证的1对1课,就像产品长留存不行就疯狂做增长或杀鸡取卵变现一样不可持续;认识到问题,尽早统一思想,要求新东方全体人员一切以教学质量、教学水准为核心,来布局新东方的发展
  1. 谁都会走弯路,创始人和核心团队能不能在高维度上成长重要,俞老师挺直接写自己个性如何成全和阻碍新东方发展;改变别人和改变自己都很难,所以一是知人善任,二来要自我修炼,即便到今天俞老师的年纪和公司体量依然如此
  1. 敢分利益;有原则遇到不合理影响系统性分配的,宁愿牺牲短期利益
  1. 做人做事的核心要素: 诚信、坦诚和信任
以下为部分摘录
最正确的领悟: 优秀老师等于一切
当时,我培养老师非常认真。我让他们走进我的课堂去讲课,把我讲课的录音给他们听,让他们到我面前一道题一道题地讲,讲得不对、不精彩的地方,我会告诉他们应该怎么讲。这样到最后,所有的新东方老师都学会了轻松、幽默、励志的授课方法,有了比较一致的教学风格。这样,我就有了稳定的新东方文化,也有了学生们喜欢的老师队伍。
对于这些优秀老师,我认识到只要他们来了我就不能让他们走,所以除了必须向他们支付高于市场一倍的薪酬以外,还要有好的激励体系。比如当时我让学生对老师进行打分。也就是说,老师课讲得好坏不是我说了算,也不是老师自己说了算,而是学生说了算。根据学生给老师打分的高低,来确定每个老师到底应该拿多少奖金。
但从本质上来说,只有把利益的问题摆正了,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才能长久
机遇和风险: 邀约被拒绝
从王强那儿离开后,我又跑到了芝加哥,开着车一直到了我另外一位大学同学那里,他当时在普渡大学读博士。我到那儿以后就住在他宿舍里,跟他聊天。我说:“你看,当初我们一起在北大的时候混得特别好,你的英语水平等各方面都不比我差,甚至还比我好很多,我们以前还翻译了好几本书,要不要回去一起干?”但他表示不能放弃博士学位。后来晚上睡觉的时候,我发现他床底下一堆《花花公子》(Play Boy)杂志,我问他:“你是不是生活很孤单啊?”他说:“是啊!在这儿生活可孤单了!”我说:“那你回去啊,回到中国那么热闹,我们可以天天一起喝酒。”他也动了一下心,但后来还是跟我说:“我在美国混了这么多年,还是舍不得离开美国……算了,你们先回去干吧!”后来,他真的没回来。其实,我这位同学要回来的话,在新东方也能有巨大的发展。后来新东方上市后,他找到我说:“老俞,你看当初我没跟你回去,真是挺后悔的。”我回答他道:“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后悔药可以吃,毕竟当时是冒险的。你看王强把贝尔实验室那么好的工作都放弃了。我当初也跟你说了,博士毕业回来我照样要你,结果你不愿意回来。机会就是这样失去的,现在再来新东方什么都没了。”所以我想说的就是,人遇到机会时,还是要闯一闯的,虽然我们并不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机会,也许它就是一个坑,是有风险的,但只要你觉得这件事情值得做,即使失败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,那就应该去试一下。当时,我曾对我这位同学说:你回国跟我创业,就算失败了你也能回美国重新找工作,而我只能留在中国。你说,谁的失败更大?当然是我的,既然这样,为什么不回去呢?这位同学最终选择不回去,是因为在美国已经待了那么多年,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了!无数人都是这样错过了人生最精彩的瞬间。
鼎力互助与利益分配